2025年上半年配资栈,中国白酒上市企业的成绩单弥漫着一片片寒意。高端宴请市场收缩,叠加行业库存高企,白酒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“压力测试”。
21家白酒上市公司中,仅有6家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双重增长,连行业巨头贵州茅台也创下了十年来同期业绩增速的新低。同样遭遇了自2016年以来的首次个位数增长,而曾被视为“行业第三”强有力竞争者的泸州老窖,也是遭遇了十年来的首次营收、净利润双双下滑。白酒行业这个曾经“黄金十年”的标杆,正集体步入调整深水区。
行业入冬,头部酒企业绩显著失速
纵观2025年上半年白酒上市公司财报,下滑成为主旋律。在21家白酒上市公司中,高达15家面临业绩下滑的困境,其中13家更是出现了营收与净利润的双双负增长。
即便是行业塔尖的茅台、五粮液和汾酒这三家保持增长的企业,也明显透出疲态。贵州茅台营收同比增长9.16%,净利润增长8.89%,增速较上年同期的15.88%大幅放缓。
五粮液营收增速降至4.19%,净利润增速仅为2.28%。山西汾酒虽然保持了5.35%的营收增长和1.13%的净利润增长,但增速也已明显放缓。
龙头企业的增速放缓是一个强烈的行业信号,表明白酒行业正经历周期性调整。
强者恒强,三大巨头展现抗压能力
在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配资栈,“茅五汾”三大巨头依然展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,市场份额进一步向头部集中。
贵州茅台以其强大的品牌护城河和稳健的经营策略,继续保持着近千亿的营收体量和超过450亿元的净利润,成为行业中流砥柱。其高端产品策略和渠道优化措施有效地缓冲了市场下行压力。
五粮液尽管增速放缓,但依然保持着超过500亿元的营收规模,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和市场精细化运作巩固了行业第二的地位。
山西汾酒成为头部阵营中的亮点,通过“抓青花、强腰部、稳玻汾”的产品策略,其中高端产品青花系列表现尤为亮眼,有效对冲了行业下行压力。上半年汾酒系列产品实现销售收入233.91亿元,增幅5.75%,占总营收98%。
阵营分化,二三线品牌遭遇严重冲击
与头部企业相比,二三线白酒品牌的处境更为艰难。行业阵营内部分化加剧,部分曾经的高增长品牌遭遇业绩“滑铁卢”。
泸州老窖遭遇十年来首次营收、净利双降,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2.67%,净利润下滑4.54%。洋河股份业绩更是大幅下滑,营收同比下降35.3%,净利润下滑45.3%。
行业挤压式竞争下,更多二三线酒企开始“掉队”。今年上半年,20家白酒上市公司中,业绩负增长的有13家,占比超六成。其中金种子酒、酒鬼酒、顺鑫农业、水井坊上半年净利润分别下滑超过750%、92%、59%和56%。
酒鬼酒净利润同比暴跌92.6%,营收同比下滑43.54%至5.61亿元,归母净利润仅0.09亿元配资栈,呈现“三连降”态势。水井坊、顺鑫农业净利润降幅分别达56.52%、59.1%,金种子酒等三家企业甚至陷入亏损境地。
皇台酒业、天佑德酒、舍得酒业、口子窖、迎驾贡酒、伊力特等品牌上半年净利润分别下滑超过32%、35%、24.9%、24.6%、18.2%和17.8%,行业整体下滑趋势明显。
这些数据清晰地表明,在行业调整期,品牌力较弱、产品结构单一、渠道不够稳固的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。
深度调整,行业面临结构性挑战
多家酒企在财报中将业绩波动归因于行业性因素,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:消费结构转型、存量竞争加剧和有效需求不足。
白酒行业正经历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的转变。随着消费习惯的改变和理性消费的兴起,高端宴请市场明显收缩,消费疲软,直接影响了中高端白酒的销售。
行业库存高企成为另一个棘手问题。这种结构在市场调整期,当核心经销商动销放缓时,容易导致库存积压,进而影响企业业绩。
路径分化,酒企寻求突围之道
面对行业寒冬,不同酒企选择了不同的应对策略。头部企业凭借品牌优势和资金实力,加大市场投入和渠道建设,进一步挤压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。
山西汾酒通过产品与渠道的双轮驱动策略,坚持“抓青花、强腰部、稳玻汾”的产品策略,在行业低迷期依然保持了正增长。其高端青花系列的表现尤其亮眼,成为企业增长的关键动力。
一些区域酒企则聚焦本地市场,通过深耕基地市场维持基本盘。古井贡酒、老白干酒和金徽酒等能够保持双增长,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在区域市场的强势地位和精细化运营。
然而,更多酒企则处于被动应对状态。泸州老窖采取了停货等措施调节市场供需,但仍未能扭转业绩下行趋势;洋河股份则直接受到市场环境变化的冲击,产品销售受到直接影响。
行业面临结构性挑战,转型之路漫长
2025年上半年成为中国白酒行业发展的关键分水岭,“强者恒强”的马太效应愈发凸显。白酒行业正经历从量价齐升向存量竞争转变的过程,这一过程伴随着消费结构调整、渠道变革和品牌分化多重挑战。
消费结构转型是当前白酒行业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。随着宏观经济增长放缓,高端政务消费持续收紧,商务消费也变得更为理性,个人消费虽然有所增长,但难以完全弥补前两者的下滑。
渠道库存高企是另一大问题。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,白酒渠道库存已经达到相对高位,去库存成为各家酒企的重要任务。在市场需求放缓的背景下,渠道去化速度减慢,导致厂家发货速度相应放缓,直接影响企业短期业绩。
数字化转型和C端动销模式的建立需要时间培育,这也是许多酒企业绩下滑的原因之一。传统的经销商模式面临挑战,如何直接触达消费者、了解消费者需求成为酒企必须面对的课题。
九五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